人工沸石的特性意味著它可以作為新的吸附分離材料、催化材料或陶瓷材料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用納米硅沸石在載體表面生長成亞微米厚的膜在1996年已有報道。這種膜是一種理想的吸附分離材料,能高選擇性地從氮氣中分離出H2和O2。人工沸石作為催化劑的反應目前有加氫裂化、流化催化裂化(FCC)、苯的化、制、羥基化、的合成等,而且有以下特點。
人工沸石反應活性高。人工沸石的比表面積大于普通沸石,表面原子數目多,而且因為其周圍缺少相鄰的原子而具有許多未飽和鍵,易于吸附其他原子或分子,從而具有高催化活性。在同一溫度下的加氫裂化過程中,沸石超細化之后的原料轉化率能提高25%以上。凡是對于受擴散限制的反應以及直徑大于沸石孔徑的大分子烴類裂化等反應,使用人工沸石催化都會提高反應活性。

人工沸石改型:稱取log 20?40目的斜發沸石,加入20%NaCl溶液100mL,用電爐煮沸,傾去渾濁液,再加入預熱鹽水100mL,電爐煮沸0. 5h,同前操作,后用蒸餾水漂洗后使沸石冷卻至室溫,完成改型。 改型后的鈉型沸石裝入φ5mmX300mm交換柱內,用蒸餾水洗滌至流出液中無Cl-。再用己知pH值的NH+4濃度的氨氮廢水以一定流速流經交換柱,至一定刻度時停止通廢水,測定容量瓶內廢水的NH+4 濃度,通過前后廢水中NH4+的濃度差,即可計算出沸石對銨離子全交換容量。改變氨氮廢水的pH值,重復上述步驟,可測得不同pH值時沸石對氨氮廢水中銨離子的全交換容量。循環試驗采用氯化鈉溶液為洗脫劑。作者在廢水pH值為5、吸附溫度為20°C、吸附速度為0.0027m/s、洗脫溫度為75℃、洗脫速度為0.08cm/s的綜合條件下,進行多組循環試驗。